2 Comments

最近手下操掛了一個理級主管。操掛聽起來是有點誇張,但也是某程度上的事實,因為人才發展潛力的類型不符合,做起來自然效率差、壓力大,人就慢慢被磨損掉了。
識別人才發展的潛力類型在這時就顯得特別重要。

小布是個 team leader,對內帶領成員衝鋒陷陣,跨部門溝通協調也都能凝聚共識,多年下來在專案上展現出良好的成果。
幾年之後,由於組織內部發展不易,小布轉往外部發展,剛好新公司的主管也是舊識,知道小布態度積極、堅守價值原則、溝通彈性也良好,相當有再成長的潛力,就將他安排到自己副手的位置上視為接班人。

在副手的位置上,小布依然是不改一貫積極的作為,發揮身為中間主管的價值,向下凝聚團隊、對外協調合作。隨團隊變大事情變多,小布開始覺得工作負擔在極限邊緣。
兩年半後,原本的主管因戰績卓越被提升到高層,原本的部門就由小布接手主導。但才短短 3 個月,小布就因無法處理各部門間的問題,壓力過大宣告陣亡。

小布的案例不算少見:乍看之下能力和表現差不多的人才,很可能無法適應同樣的發展途徑。
當主管看著幾個副主管、Leader 或資深潛力人才在帶領部屬作戰、跨部門溝通協調並且在一個又一個專案上展現出卓越成效,給予類似的平台讓他們各自做更長遠的發展時,有的人好好活了下來有的人卻是早早夭折掉。

在我的經驗裡,具有向上發展潛力的人才身上,有兩種類型的發展途徑。

◆ 知識型人才 (Knowledge Type)
這種人才在組織內展現出相當的成效及發展潛力,但僅限於他所熟悉的環境、組織流程和文化。一旦離開熟悉的條件,K 型人才就必須再花時間重新訓練,而無法維持原本的成效。
這類型人才是典型將知識轉化成做法的人;也就是我們常見的「老師傅」;成果來自於對相同環境的熟悉和練習,直到變成一個反射性的流程動作來達成任務。

◆ 建構型人才 (Constructive Type)
C 型人才的特點是能夠將現有的知識發展成獨立的自我技能,這過程中 C 型人才會將知識和環境條件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和比較,從而建構成一個完整且能在往後的過程中持續調整補足的技能。
因此當環境條件有大變化,這類人才依然能夠將技能應用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上,不需要太多的轉換時間就能展現出與之前類似的成果。

識別 C 型或 K 型人才的方式,可以從一個人表現背後的原因來一探究竟。

K 型人才需要跟目前類似的條件,而 C 型人才需的是使用方法的空間

從比較來看,不難發現知識型的人才要有所發揮,需要組織文化、良好的系統流程、主管或團隊成員等各方面的支持。建構型人才則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和價值觀去爭取內外部資源,因此即使在不同條件下,這種人才依然戰力十足。

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個 K 型人才卻在內部苦無發展機會,希望往外部發展,但又擔心離開熟悉的組織後無法保持原有的表現,那我們可以依循以下的方法,利用職場上的經驗做訓練,逐步把自己轉換成 C 型人才。

1. 自我反省
這並不是要審判自己的對錯,而是把一件事的輸入和產出做一個清楚的理解。

  • Step 1. 在這件事上你的角色、權責及採取的行動。
  • Step 2. 採取這個行動的遠因。
    遠因的理解要比當下的原因更為深刻。原因只是當下觸發的關鍵,觸發後每個人都會採取行動,但採取什麼行動確被遠因所影響;很可能是自己一貫以來的原則、衡量一件事的各項要素、長期與某些人/ 單位的磨擦等。
  • Step 3. 行動後的影響。
    在反省時,思考影響遠比思考結果來得重要。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都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,但造成的影響卻往往相差甚鉅。
  • Step 4. 行為和影響是否符合自我價值,如果有差距,列出項目和差距範圍。

2. 自我抽離
人在反省階段常會陷入一種「身在此山中,雲深不知處」的狀況,因此我們要訓練自己抽離自我的情緒、立場等,從更全面的角度來看整件事的過程。

  • Step 1. 在這件事上各單位的角色、權責及採取的行動。
  • Step 2. 組織對這件事的目標及想展現的價值在哪裡?
  • Step 3. 各單位採取行動後的影響是否在達成目標及展現價值上提供助力?
  • Step 4. 整個流程上是否有其它能夠採取的行動來符合自我價值?

3. 自我系統化
把反省和抽離過程所認知到的系統化,讓自己能持續展現出同樣的成果。

  • Step 1. 畫出你所了解且定義出來的流程。
  • Step 2. 寫出你在關鍵流程的角色和價值。
  • Step 3. 定義出符合自我價值所需要衡量的要素。

4. 練習與反饋
持續做上面三件事,並且把每次不同檢討結果反饋到系統化的流程中,久而久之就能把自己的發展潛力轉化為 C 型人才,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中也能維持該有的價值和成果。

對職涯選擇或發展感到困擾或對提升主管技能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與我做進一步連絡。

About the Author

Yashi Yang ()

Website: https://enecareer.com

2 Responses to “轉換及識別人才的潛力類型”

發佈留言